院长故事

早得严师训,长作栋梁材 ——记凤凰医疗集团原技术院长赵凤瑞教授

发布时间:2021-07-30 11:32 字体大小:

我这辈子最幸运的,是得到了三位名师的指点。

—— 赵凤瑞

我们的每一任院长都不平凡,却也都有说不完的平凡故事。

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吸气、吐气”,周而复始。如果气路不畅、不通呢,则会“闷气”、“憋气”、“喘不过来气”……直至死亡。

我们的院长故事,就从人“呼气、吸气”的通道——气管开始。

image.png

赵凤瑞院长和国际冷冻外科学会主席麦万德教授共同主持国际学术会议

2002年7月,北京骄阳似火,一场医界瞩目的新闻发布会正在召开。河南女患者米××在会场亮相,眼含泪花,用她那略微难懂的方言,娓娓讲述她最近三个月的生活——音量不高但字字清晰,话语无华但饱含感激之情,健康快乐的情绪溢于言表。

全国多家知名报刊记者云集。新华社主任记者向全世界发出照片新闻,其它几十家报纸杂志也分别刊登了这一重大消息:

“赵氏人工气管临床成功!”

image.png

国际胸外科专家合影(左起:库珀教授、麦万德教授、赵凤瑞院长)

这条消息,被中国医学论坛报分别评为“2002年全国医学十大新闻、2002年世界临床医学十大新闻”。

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辛育龄教授等5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大医院等北京著名胸外科专家出席新闻发布会并给予了极高评价。

赵氏人工气管的发明人,就是凤凰医疗集团的赵凤瑞院长,一位站在手术台前默默工作了五十年的医学专家。

赵凤瑞院长是国际知名肺移植、肺减容专家、人工气管专家,他先后师从三位国际顶级专家——辛育龄教授(我国胸外科泰斗、建党百年七一勋章获得者)、美国库珀教授(世界胸外科专家)和英国雅各布教授(世界心胸外科专家)。他首创赵氏人工气管手术,是一种真正的人工气管,实现了与患者自身气管达到生物学愈合的目的,真正成为患者自身气管的一个有机部分。有了这一技术,气管切除再长,都有办法将切断的气管接起来。

赵凤瑞院长最早在国内开展和推广胸腹腔分流治疗顽固性胸水,最早在国内开展肺减容手术(1996年),最早开展了“支气管堵塞法肺减容”的治疗方法,成功治疗了一例长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使患者终于摘掉了呼吸机。

人类的气管,与眼睛、大脑、心脏一样珍贵。无论什么原因导致气管异常,都立即会呼吸高度困难,轻则危及健康,重则危及生命。导致气管异常的原因很多,插管、气管切开、气管外伤、气管狭窄等等。

气管不但娇气,而且珍贵,切一段就少一段,不像小肠、皮肤等其它器官。患病后的气管需要切除:如果切除太短,可能不能除尽异常部分;如果切除过长,无法拉拢对接,会危及生命。

此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做气管移植或人工气管。但是,直到2002年,世界上尚无气管移植成功的先例,也没有能够与患者气管形成生物学愈合的人工气管。

赵凤瑞院长急患者所急,潜心研究,设计出了“记忆合金二期成型人工气管”,花费多年时间屡次改进,最终在50例犬科动物实验上获得成功。

赵院长的善心和努力,感动了上帝。2001年年底,从河南商丘来了个患病六年的女性气管肿瘤病人。

此前,她已经去过郑州、上海、北京等多家大医院和专科医院,最终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凤凰医疗集团的赵凤瑞院长。

多年气管肿瘤折磨,女患者已经不能躺平,只能端坐粗声喘气。患者经过激光和放射治疗,病情复发,肿瘤4.5厘米,管腔狭窄超过75%。

多少医院都拒绝收治,眼看着越来越重,呼吸越来越困难,面临着窒息与死亡的危险,患者已经清楚,“换气管”是治病的唯一希望。

赵院长说,世界上还没有一例成功的“气管移植”手术,更没有人工气管,我多年研发的人工气管,只是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image.png

赵凤瑞院长(中)在手术中

她费力地说:“我多年以来,生不如死。与其憋死,不如一搏。现在太痛苦了,长疼不如短痛。”她最后的话,打动了赵院长。

患者丈夫的态度更坚定,一定要求赵院长放心去手术。

由于患者对医生完全信任,手术意愿坚定,促成了赵氏人工气管应用于临床的第一个病例,结果一次成功,患者也因为手术挽救了濒危的生命。

此后,由于有了这个技术的保驾,赵凤瑞院长带领团队能够做各种高难的气管切除手术,救活了几十例注定死亡的患者,造福于各种气管狭窄的病人。这个患者的成功救治表明,医学要发展,除了需要医生的努力,更需要患者的配合。没有患者的理解支持,很多医学难题都无法解决。

古代神医扁鹊曾跟徒弟说:“信者医治,不信者不医。”

徒弟不解:“医生不就是救人的吗?”

扁鹊说:“信者,患者本人意愿强烈,配合治疗,身体机能恢复快;不信者,内心潜意识就暗示这肯定不行,他又怎么能配合治疗呢?”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医术再好,难度无缘之人。

一切如是!

 赵凤瑞院长:1943年生于辽宁,196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国际知名胸外专家,凤凰医疗集团技术院长、暨北京燕化医院和北京健宫医院技术院长、大外科主任和胸外科主任。先后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胸外科博士导师、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国际冷冻外科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ryosurgery)副主席。